发布日期:2025-07-28 21:55 点击次数:56
我始终相信光的力量
作者:池州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刘子君
7月8日晚,当我和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以及媒体记者们一同坐在影院,观看刑事执行检察题材电影《最后防线》时,我的内心不可谓不激动——因为我就是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检察干警。这部片子会怎样反映我们的日常呢?
当我安静坐在影院,目不转睛盯着荧幕,只见镜头穿透监狱的高墙,驻监检察干警安亚的目光如利刃划破尘封十年的冤案迷雾……
电影以静水深流的叙事力量,将刑事执行检察这一司法体系中最隐秘的角落,将我们的日常淬炼成一道直抵人心的正义之光。不仅让我看得热泪,更坚定了我滚烫的信仰——对公平正义的捍卫。
从题材来说,影片独辟蹊径聚焦刑事执行检察。将镜头伸向咱们这个驻监(所)检察人员这个极少被搬上大荧幕的“群体”,也不同于传统法治题材对庭审交锋的侧重,电影锚定司法链条末端——监狱,讲述正义实现的故事。
驻监检察干警从发现服刑人员异常举动,到抽丝剥茧梳理证据,生动诠释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审判的锐度,更需刑事执行环节的“守门人”以专业与坚韧守护最后“一公里”的防线。
从故事情节来看,影片扎根咱们安徽检察机关真实案例的土壤,以检察干警走访、证据核查的艰辛历程为手术刀,剖开司法肌理的深层纹理:那些被岁月模糊的记忆碎片,那些因恐惧而扭曲的只言片语,共同编织成冤案背后的复杂图景。当检察干警在零散线索中寻找关键证据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案的转机,更是对证据采集机制与基层司法生态的冷峻反思。而最终冤案的昭雪,并非英雄主义的胜利宣言,而是司法制度自我修正、检察监督价值的生动注脚——它提醒我们,正义的防线永远建立在每个司法环节的精密咬合之上。
作为一名普通的刑事执行检察干警,看完《最后防线》,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身边同事日常工作的模样。
影片里那些翻动卷宗的指尖、面对服刑人员沉默时的凝视、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矛盾点的专注,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。
我们或许没有银幕上的高光时刻,更多是在高墙内重复着看似琐碎的巡查、谈话、监督,可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“平凡坚守”,才让每个被忽略的细节有机会成为正义的拼图。
当看到安亚最终为蒙冤者洗清冤屈时,内心的共鸣难以言表——这不仅是一个角色的胜利,更是我们对“刑事执行检察”这份职业价值最深刻的认同:我们所做的,就是用法律的尺度和人性的温度,去丈量每一份判决是否得到正确执行,去守护高墙内外的每一个合法权利......
电影里,男主角卢淮生的扮演者肖宗灵说:“如果你被他们用你的家人来威胁,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背叛你给他们做伪证,那你如何在狱中坚守等待那束光,相信那份正义的力量,驻监检察真的是一道保护我们的最后的防线。”
因此,片尾穿透高墙的那束光,不仅是冤案昭雪的希望之光,它更是法治前行的永恒火种。
这束光提醒着我们,正是无数像安亚这样的检察人,以专业为刃、以坚守为光,日复一日地点亮着司法公正的漫漫长路。正是这点点微光汇聚,才得以照亮每一个被遮蔽的角落,引领社会向着更富法治精神的未来坚定前行。
我始终相信正义之光的力量。
第8982期
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
终审丨吴贻伙 二审 丨吴荧
供稿丨池州市检察院
编辑丨李昂
投稿邮箱丨ahjcxmt@163.com